随着智能制造带来的变革,智能制造也成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趋势。继特斯拉的那台超前亮相的autopilot汽车所引起的一个热点效应后,汽车行业又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制造业变革时代。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,智能制造也逐渐成为了制造业的一个关键词。

智能制造是根据数字化(digital)、网络化(networking)、定制化(customization)、服务化(services)等前沿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业共同的要义与目标,形成的以制造业科技创新为源动力,为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产业发展大潮。

自3月以来,国家已印发了20多份政策措施支持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发展,其中包括,新经济法人机构联盟、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以及首批48家汽车制造业企业在内的100余家汽车企业,在2016年及2017年相继成立智能制造业法人机构,组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,实现了“链全行业、区县推进、区县落地”等目标。这些文件的落地也意味着,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,整个产业群体都将进入新一轮的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驱动阶段。制造业产业链的调整全球智能制造产业链已经从汽车、建筑、军工等传统产业,逐步转向网络、金融、医疗、交通、物流、安全、机器人等更多服务领域。


其中,国内智能制造产业转移规模已经超过14000亿,且呈现跨区域、多层次全国性转移。全国智能制造产业与中国产业升级大平台的建设承载着全国31个省、直辖市、县域,132个重点工业园区和95个新兴工业园。从整体看,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有着很大的产业政策的基础。在很大程度上,在于政府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支持和引导。作为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,经济增长依靠对市场的要求、资源的要求、产品的要求和技术的要求。近年来,经济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,很大程度上迫切需要激发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链。智能制造所形成的新业态,为智能制造创新提供动力,所有制造企业都必须开展智能制造业的专项工作,从而实现产业升级,实现产业集聚,实现生产制造在中国和世界制造市场上同步提升。


电动汽车的兴起,也是为了提升汽车制造业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,而第三方电动车维修服务需求也在旺盛需求下滋生起来。众所周知,由于我国每年汽车保有量高达2亿辆,远高于其他国家,而我国汽车保有量又能从根本上拉动汽车零部件、整车、电池等行业链上上下游产业的产业升级。同时由于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,也大大降低了油耗,现代化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精细化、精准化和绿色化生产也在逐步涌现。